Skip to content
Home » News » Robinhood RugPull?SpaceX 與 OpenAI 股權代幣遭下架,散戶歸零求助無門?

Robinhood RugPull?SpaceX 與 OpenAI 股權代幣遭下架,散戶歸零求助無門?

    ()

    Table of Contents

    股權代幣只是測試?Robinhood 股票代幣化爭議延燒

    上週,Robinhood 在以太坊 L2 Arbitrum 上部署了名為 $SPACEX (SpaceX) 與 $OPAI (OpenAI) 的股權代幣,並於 Uniswap 建立流動性池,讓用戶能以 ETH 或 USDC 參與交易。

    然而,在未發布任何正式公告的情況下,這兩種代幣突然被更名為「Demo Token 1」與「Demo Token 2」,隨後合約被升級、兩代幣雙雙遭到銷毀,購買兩代幣的用戶只能自擔損失。

    韓國用戶 在 X 平台率先揭露此事,質疑 Robinhood 以測試之名掩飾其 Rug Pull 操作:

    若這只是測試,你們就不應該公開網路 Arbitrum 上進行測試、不應該以「SpaceX」的名稱吸引散戶投入資金、更不應該重新命名或銷毀那些你賣給人們的代幣,就好像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一樣。

    他批評,Robinhood CEO Vlad Tenev 甚至還擔保 OpenAI 代幣是「官方股票」,如今在受到監管關切後竟草率改名甚至銷毀,試圖撇清關聯。

    ()

    鏈上證據難辯:代幣價值強制歸零、用戶蒙受損失

    根據 Arbiscan 鏈上紀錄,SpaceX 的、OpenAI 的,皆由 創建,並由另一 建立流動性池。

    隨後,流動性池被關閉,其中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資金被清算並以 Circle Mint 的方式兌現轉出,接著合約升級,原先持有兩代幣的用戶,其代幣價值便遭到抹去。

    更讓人質疑的是,事後 Robinhood 又透過另一個被標記為「」的新地址,重新鑄造了名稱相同且數量一致的新版 與 代幣,引發更多混淆與不信任。

    若這些都是測試,那麼為什麼能夠一再以真實品牌命名並放任用戶資金進入,甚至在事發後面對用戶的損失毫無補償或公告?

    ()

    Robinhood 烏龍還是故意設局?

    @Ape_from_Korea 對此提出兩種 Robinhood 可能的說法:

    • 善意失誤:Robinhood 團隊或內部人員誤將開發測試部署在主網,導致意外造成資金損失,未來將根據持有量補償受害者。

    • 惡意收割:團隊早有預謀,利用企業知名度吸引投資者進場,再快速兌現套現並銷毀代幣,是為典型 Rug Pull 操作。

    不論哪一種,Robinhood 至今未有明確聲明、也未就用戶資金損失給出處理方案,發文者對此也不排除用戶向美國與歐盟監管機構提出訴訟。

    加密 KOL 何幣也:「Robinhood 牌照是立陶宛發的,也開始查了。提供不了真實的股份,就是誤導用戶,就是一個迷因幣而已。」

    假股權真噱頭:代幣化產品監管仍待落實

    在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 (RWA) 浪潮下,鏈上股票成為備受期待的創新應用。Robinhood 作為全球知名券商,如今涉入這起代幣風波,無疑為整個市場蒙上一層陰影。只盼若真是測試失誤,能有相應的說明與賠償措施。

    此事件也再次提醒用戶,即便品牌再大,涉及鏈上的每一筆投資,風險與收益永遠並存。

    風險提示

   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,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,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。請謹慎評估風險。

     

    Poonam Namdev

    Poonam Namdev

    Leave a Reply

   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